寒露節氣已過,
廣東大部分地區,
近幾日也迎來了,
連綿的雨水和陣陣涼風,
一場秋雨一場寒,
在這樣氣溫變化多端的季節里,
你的關節還好嗎?
研究發現,90%中老年在夏秋交替之時出現不同程度的膝關節腫痛癥狀。老年人的膝蓋軟骨經過多年磨損變得更薄,時入秋季,風寒邪氣乘虛而入,更容易形成關節炎和骨關節的病痛。注重關節養護非常重要。
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
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3.55億人,
“世界關節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
重視對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尤其要做到
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實際上,關節炎并不只是一種疾病,而是代指一系列由關節部位炎癥引起的關節疼痛和相關疾病。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癥、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關節炎。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多數老人都可能患有骨質增生,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在35~50歲之間,但老人、幼兒同樣可發病。這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著復雜關系,臨床尚無法徹底根治。只能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維持關節功能。
多表現為脊柱、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病變。病因不清,一般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所致。該病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前,嚴重者可導致脊柱和關節畸形影響日常生活。
因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發病多為急性單側關節炎,腳部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為主要癥狀,痛時痛不欲生,病程持續一周左右可緩解,像一陣風一樣過去,但易復發。
爭取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骨關節疾病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則會使痛苦加大,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的自理能力,所以感到不適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及進行治療。
平時要注意保暖,切記受風,特別是對于膝蓋部,平時盡量穿長褲,做家務時也要盡量用溫水,避免直接接觸冷水。騎電動車、摩托車保護好雙手及膝關節,避免長期、反復的寒冷刺激,另外炎癥急性期,過熱刺激也會加重癥狀。
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也是誘發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有些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
要減少職業勞損,一些人群由于職業特點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預防骨關節炎,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不要讓某個關節長期負重工作,久坐、久蹲、久跪、頻繁地屈伸某個關節都應避免,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
肥胖人群需控制體重,過重的體重對關節是額外的壓力與負擔,特別是負重關節。當走路或跑步時,整個膝蓋要承受相當于3~6倍體重的力量,關節的破壞和疼痛就會加劇。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作科普,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